4月18日,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中國華商研究院)、浙商博物館舉辦“弘揚新時代浙商精神——‘四千精神’的時代意蘊學術研討會”,來自政府、高校、智庫的專家學者和民營企業家代表匯聚浙商博物館“名人堂”,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傳承“四千精神”,弘揚新時代浙商精神,構建浙江民營經濟新優勢,在浙江“兩個先行”建設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會議由浙商研究院(中國華商研究院)執行院長吳波教授主持。
省委政研室原副主任郭占恒認為,“四千精神”是浙商精神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從歷史走來,向未來而去。它源自浙江,與當年改革開放的大環境有關,與民營經濟的發展有關,也與浙江歷史文脈的形成和傳承有關。浙商精神呈現了浙江文化的精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浙江要實現“兩個先行”的奮斗目標,必須激活人的內在潛力,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好發揚“四千精神”,去戰勝面臨的諸多困難和挑戰。
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中國華商研究院)院長、省政府咨詢委員陳壽燦教授以辯證視角探討“四千精神”。他認為,時代在變,精神不變,詞匯含義在變,思維與意志的意義指向不變?!八那Ь瘛弊鳛橹黧w自在自覺的意志體現、作為反映時代主題的實踐典范、作為傳承歷史積淀文化標識,其時代意蘊是:浙商要繼續弘揚自在而自為的自強精神,不畏困難,創新有我;要繼續弘揚勇立潮頭的自信精神,永不言棄,拼搏有我;要繼續弘揚義利并舉的自主精神,仁為己任,擔當有我。
浙江大學教授、浙江大學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國權表示,“四千精神”彰顯了民營企業家對中國發展的巨大貢獻,歷史不能忘記;我國經濟發展任重而道遠,我們要繼續發揚“四千精神”,實施良政善治,優化營商環境,讓經濟建設與幸福協同發展。從政府管理的角度關照“四千精神”,就是讓浙商不再走遍千山萬水,而是最多跑一次,不必說盡千言萬語,而是實行首任負責制,無需吃盡千辛萬苦,而是享受經濟富裕精神富足的幸福生活。
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中小企業研究院院長池仁勇教授認為“四千精神”是改革開放初期浙江民營企業家創業精神的濃縮,是浙江民營企業創新力發展歷史的濃縮,也是浙江文化在創業史上的開花結果。新時代賦予“四千精神”新的內涵,浙商應“學會千言萬語,結交千朋萬友,攻克千難萬坎,建立千秋偉業”。
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中國華商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浙商博物館館長楊軼清強調,“四千精神”造就了浙江經濟的今天,造就了浙商的輝煌,當下浙商群體比當年更需要保持和弘揚“四千精神”。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四千精神”亦需要與時俱進,內涵提升,希望浙商具備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輸,不怕死的精神素養和奮斗格局。
全國商貿勞模、沈園堂總經理林作溪和浙商研究會副會長、新蕭商控股董事長陳水仁同與會者分享了溫商、蕭商弘揚“四千精神”,勇闖天下,勇立潮頭的生動實踐和成功經驗。浙江省工商聯宣教部部長朱遷進基于制度嵌入性角度的思考則為專家研究“四千精神”提供了新的理論視野。
陳壽燦表示,時隔五年,再次于浙商博物館召開弘揚新時代浙商精神學術研討會,為浙商前行提供精神滋養,是浙江工商大學作為百年商科名校的責任承擔,也是浙商研究院作為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的天然使命。浙商是浙江的金名片,以“四千精神”為代表的浙商精神譜系是浙商的立身之本,也是浙江民營企業生命力和競爭力的根基所在。時代變遷,但精神不朽。新時代浙商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堅定的意志品質,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浙江“兩個先行”,為中國式現代化偉業貢獻新的力量。